2024年报,东诚药业(002675.SZ)会继续2023年核心财务指标的“踩刹车”,继续惯性下滑吗?
从去年前三季度数据看,东诚药业营收21.62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7亿元,两项核心业绩指标分别同比下降16.36%㊣和✅41.62%。单季度数据,也是两连✅跌了,似乎年报再度降速的概率很大。
不过截至㊣2025年2月10日,7家券商研究机㊣构在过去半年内给出的东诚药业2024年全年净利润平均㊣值为2.43亿元,同比㊣增长16%。
作✅为国内核药赛道“双雄”之一的东诚药业,主营业务包括:生化原料药、中西药制剂和放射性核素药物三大板块。
其中核药营收贡献为35%,原料㊣药和制剂占比公司总营收分别为46%和12.6%,不过论利润㊣贡献,核药占比则高达57.5%(2024年中报数据)。
而在2023年营收利润双降的财报中,东诚药业核药业务则是公司三大业务板块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
当前市况是国内核药产品超过90%需要进口,从这㊣个角度来说,核药也算是个“卡脖子”的赛道。这条赛道一直以来是被以✅诺华、拜耳等跨国药企把持✅着的。
2024年11月,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公示,诺华的一款核药镥[177Lu]特昔维匹肽注射液(Pluvicto)上市申请获受理。
这款2022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核药,去年前三季度已为诺华在全球市场✅带来了超过10亿美元的销售额。
可以说,2023年是全球核药赛道的一道分水岭,资本的大量涌入迅速抬升了这片蓝海的水温。除诺华以外,BMS、阿斯利康、默沙东、罗氏、礼来、拜耳、强生㊣等跨㊣国药企近年来也㊣通㊣过股权投资、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冲进核药领域。
国内核药赛道,也并非没有看点。本土核药行业基本上呈现“双雄领跑,多强跟随”的局面,东诚药业正㊣是“双雄”之一。
当然,东诚药业早先布局核药也是勒㊣✅紧裤带“押注”出来的。这就不得不说东诚药业掌舵人由守谊的战✅略决策了。
1998年,山东医科大学药学专业高才生由守谊创立了烟台东诚药业集团,赶上国内医药行业发展的黄金期,凭借从猪小肠中提取的“肝素”作为核心产品,一路顺风顺水做大做强。
目前,东诚药业是全球最大✅的硫酸软骨素生产商,肝素API出口稳居行业领先。不过,由守谊早就看明白了原料药的发㊣展上限,一心要拓展东诚药业有特色、壁垒高,盈利能力强的业✅务。
于是,借助2012年东诚生化(2014年更名“东诚药业”)登㊣陆㊣A股市场的资本之力,由守谊启动了东诚的㊣外延之路。 2013年1.67亿元收购大洋制药80%的股权,切入制剂领域便是外延的发端。
核药业务则是东诚药业在2015年7.5亿元控股云克药业52%股权而来。云克药业前身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成都同位素应用研究所,主要产㊣品有云克注射液、碘-125 籽源,覆盖类风湿关节炎、骨科及肿瘤等治疗领✅域,当时位居国内核素药物供应商前列。
2015年东诚药业中报显示,账面上的货币㊣资金只有1.62亿元,当期公司总营收也只有7.95亿元。不难看出,涉足㊣核药领域,由守谊几乎是押上了身家性命的。
此后两㊣年时间里,东诚药业又通过3次发行股份、3次配套✅募资,豪掷34亿元先后并购GMS(Global Medical Solutions,Ltd)100%股权、中泰生物的70%股权、益泰✅医药的83.5%股权和安迪科㊣的100%股权,全面布局核药赛道。
GMS各㊣子公司主要从事核素药物及核素医疗器械生产、维护。东诚药业并购GMS也间接控制欣㊣科医药,一面打造诊断类核素制药发展模块,一面涉足核医疗✅服务业务。
益泰医药则具有铼 [188Re] 依替磷酸盐注射液的专㊣有技术,广泛用于癌症晚期骨转移疼痛㊣的缓解治疗,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7年,东诚药业又收购安迪科。安迪㊣科主营业务是体内放射性药物的生产、销售、核医药领域的技术开发及放射性药物检测、包装等。去年7月,安迪科研发的锝(99mTc)替曲膦㊣注射液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放射性药品。
2019年,安迪科通过收购广东高尚集团旗下四家公司,参股广东高尚医学影像科技有限公司,布局医学影像诊断和医学影像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2020年,安迪科收购米度(南京),米度(南京)主要提供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分子影像、核药研发、临床试验等服务。
两年后,米度(南京㊣)收购LLC,LLC是一家核药转化及临床试验影像CRO服务公司,公司业务为利用新型PET药品的制备质控技术、利用新型PET药品的PET扫描服务及影像阅片管理经验,协助国际✅药企在临床试验期间精准影像诊断CRO服务。
与此同时,东诚药业还不断延伸核药产业链。2023年,东诚核医疗和Eckert Ziegler Projekte UG(全球最大的同位素提供商之一)签署了《合资协议》,并增资入股齐康原医疗科技公司共同合作开发医用同位素。
在㊣生产方面,根据2023年报东诚药业公司投入运营的核药相关生产中心已达30个,还有8个核药生产中心在建。此外,公司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核药房已超过30个。
2024年2月,东诚药业控股子公司蓝纳成以现金6300万元购买江㊣苏新瑞药业有限公司持有的氟[18F]阿法肽注射液及其相关前体全部权益。
同月,下属公司益泰医㊣药以现金8500万元购买容成医学技术无锡有限公司持有的99mTc GSA注射液及GSA冷药盒全部权益。
至此,东诚药业在核医药领域已搭建起集生产、研发、销售以及临床应用配套服务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
梳理一下:云克药业是核药生产平台,益泰医药是核药研发平台,上海欣科作为核药标记与配送平台(核药✅房),安迪科则是正电子药物生产和销售平台。
正如由守谊✅所说,借助上市公司这㊣一平台,将独具优势的核医药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整合在一起,东诚药业打造出了完㊣整的核医药产业链。
2015年东诚药业财报中首次体现核素药物,当期营收为9364万元,占整体营收的11.78%,但利润占比却达到28.48%;2023年,东诚药业✅核药产品营收达10.17亿元,占整体营收31.06%生化药品举㊣✅例,利润比例达50.34%。
截至2024年上半㊣年,核药产㊣品营收为4.995亿元,占整体营收提升至35.16%,利润比例占㊣比高达57.45%。显而易见,核药正在成为东诚药业的营收和利润主力。
就在东诚药业跑马圈地核药赛道的同时,我国核药产业发展也从隐秘的角落走到了台前,形成多梯队竞争发展的㊣格局。
目前,国内上市的核药152个(按品种计),主要应用在甲状腺、肾脏部位。其中,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两家企业产品数量合计占比73%新药研发中心<㊣/strong>。
这✅些产品的背后,北方生物、原子高科、成都中核、广州原子高科、上海原子科兴、海得威生物、君安药业7家公司是中国同辐子公司或控股公司,海欣科、希埃医药、成都云克、安迪科㊣4家公司是东诚药业子㊣公司或控股公司。
第二梯✅队,主要是国㊣内医药巨头远大医药(00512.HK)、恒瑞医药(600276.SH)、云南白药(000538.SZ)等企业均有布局。
远大医药在核药抗肿瘤领域管线布局及商业化进程较快。2023年,远大医药的核药抗肿瘤板块录得收益约港币2.1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9.5%,其中,核心✅产品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的市场关注度及渗透㊣率不断提升,已在17个省市40余家医院展开正式手术且进入36个省市地区惠民保。
在核药管线方面,远大医药目前已储备14款创新产品,涵盖68Ga、177Lu、131I、90Y、89Zr、99mTc在内的6种㊣放射性核素,覆盖了肝癌、前列腺癌、脑癌㊣等在内的7个癌种。
“医药一哥”恒瑞医药也算是比较早布局核药赛㊣道的玩家,恒瑞医药在2020年成立了天津恒瑞,后者已布局4款核药管线,包括两款治疗用核药HRS-4357、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以及两款诊断用核药HRS-9815、镓[68Ga]伊索曲肽注射液。其中,HRS-9815用于前列腺癌诊断、HRS-4357用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均靶向PSMA。
去年5月,中药龙头云南白药子公司云核医药的1类新药INR101注射液获得NMPA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正式㊣宣告杀入核药赛道。INR101注射液是云核医药研发的化学1类放射性诊断类创新药,适用于前列腺癌患者PSMA阳性病灶的PET成✅像。
与此同时,国内核药新兴力量也正走入舞台中间。智核生物、辐联医药、核欣医药、东曜药业(01875.HK)、昭衍新药(603127.SH)、益诺思(688710.SH)、夸克医药等也兼㊣备优势和冲劲儿,成为核药赛道的重要玩家。
目前,全球核药约 801 款,获监管批准上市的仅 20 种。临床 1、2 期药物共 149 种,这表明赛㊣道可行性较高,有289 种㊣处于临床前阶段,意味着制药公司依然在不断地推动新的药物研发。
但与“核”有关,注定生来属于特殊㊣领㊣域。核药不仅在生产端有着㊣严格的准入制度,在市场端也存在供应的客观规律。
通俗来说,相较于常规药物核药的保质期很短。即便是物流发达的当下,核药的销售半径也被限制在150-200公里左右。
由于核药的半衰期过短会影响诊断和治疗效果,半衰期过长又会导致诊断对于患者的辐射剂量大,诊断用核药半衰期一般为 10 ✅分钟到6 小时,治疗用核药半衰期通常限制㊣在几天内。
例如 PET 常用同位素是半衰期不到 2 小时的氟[18F],必须在 PET 中心或者紧邻的位置完成生产并及时配送,诺华的大单品Pluvicto的半衰期从下单到输注大约只有5天。
和普通药房的经销功能不同,核药房是核药生产、配送的必要㊣主体。因此,核药✅赛道军备竞赛,核药房是绕不过去的一环。
在我国,核药房需按GMP要求建立,审批㊣环节多,投入㊣规模大,企业自建每个核药房周期需要3年以上,资金约需4000万-5000万元。
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之所以被称为“核药双雄”,也和核药房布局情况分不开。前文说过,东诚㊣药业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核药房超过30个,在国内占据绝对优势。
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上升✅势头明显,正迅速缩小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但核药领域的差距却不是一星半点。
原因除了老生常谈的我国90%医药同位素需要进口及严格的监管体系外,国内大部分核药的Biotech资源都比较有限的,有些甚至没有核药房和核药研发实验室。
在具体成果方面,和礼来动辄突破10亿美元的核药大单品相比,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一年营收也不足30亿元人民币,未来能否有一战之力还是未知数。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核药也正面临反应堆老化,产能逐渐退出的困境。僧多粥少,可能会是这个赛道最致命的问题。
从营收和利润占比情✅况来看,核药确实已经是东诚药业的一剂良药,但能否治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观察。
近年来,东诚药业累计投入超30亿元✅进行并购,形成了25.42亿元的㊣商誉。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商誉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46.48%。
在东诚药业过往的收购案例㊣中,已有三家企业出现商誉减值计提情况。分别是收购烟台大洋所形成的商誉已全额计提减值1.25亿元,收购中泰生物的商誉尚有 2448 万㊣元余额(收购产生商誉2.83 亿✅元)。
在核药供应链的云克药业也因核心产品云克注射液市场推广受阻,公司业绩预期下调,计提商誉减值8010 万㊣元。
以此来看,东诚药业面临的压力不小。肝素制剂和原料受㊣需求影响,持续下滑。核药已经成㊣为拯救东诚药业的必选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中涉及数据信源来自市场公开信息或作者认为权威可信的第三方机构;本文海报设计为《多肽链》原创设计制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